-9-
抗击疫情的工作在全国范围已经轰轰烈烈地全面展开。
这几天市里的防控文件一个接一个地下发到单位,让人应接不暇。防控措施也越来越严厉,全市已经处于封闭状态,市里边的文件要求,非本地的居民严禁入内;本地居民只准出不准进,所有车辆限制通行,除了必要的公务车以及特殊车辆。所有小区严格管控,不戴口罩在外行走属于另类。
乡镇农村更严厉,村与村之间的通路,每个路口彻底堵死,有用石头、有用树枝、有用板凳、用床的,五花八门,反正就一个目的,此路不通。每个路口都有村里和镇里的工作人员,二十四小时轮流值班。路口简易的大棚,有吃的,更有为村民设置的便民购物店。村民进出要有村委签字条,否则一律禁行。这场战疫,上至省会大城市,下至乡镇小村庄,每一个人都被积极调动起来;各种方法,五花八门,只有你想不到的,没有我们的战士做不到的。村口的值班人员,一个个精神抖擞,面色严峻,臂带红袖章,大有国难当头人人有责的英雄气概。
我们基层医院,条件一般,很多人都不在意,认为我们治疗水平低,设备落后,其实这么多年我也习惯这种认知。但我在全院职工大会上时常告诉我们的职工,虽然我们是乡镇卫生院,但我们要有一颗自我认知的心,要有进取精神,不要抛弃自己的理想。抗疫的工作铺天盖地而来,我们乡镇卫生院突然在一夜之间就变得格外重要起来。基层是第一关,抗击疫情的关键点在基层,如果基层把控不好,那么疫情就会像大雨中山间的溪流一样慢慢汇聚到一起,直至山洪暴发。政府也知道我们的重要性,一次次要求我们基层做好筛查工作,严把第一关,各部门都征求我们的意见,我感觉基层的医疗工作瞬间高大上起来。
我一直从事临床工作,所以我对这次疫情的防控有我自己的认知。我们单位在大年初二开始动工,重新对预检分诊、发热门诊工作区域进行建设;出于警惕,我在大年二十九就已经开始要求进材料预备动工。那时候材料已经紧缺,临近过年,谁都不愿意干,很多人也没认识到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对这次风暴是多么的重要。
过完农历三十和大年初一,初二的早上,天很冷,阴沉沉的,一阵鞭炮过后,我院的“小火神山”正式动工。紧张的工程开始,我要求他们三天完成。果然两天后上级政府下文件,所有的一级基层医疗单位,必须马上整改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,不得延误。收到文件时,我们的门诊已经基本竣工;大年初七,前后五天门诊建设完工;我们的工作人员全部搬入,正式投入使用。
感谢辛苦建设的工人和我们的后勤部门。其实全国有很多像他们一样默默无闻的人们,在为这场战争默默地付出。可是又有几个人会记得他们呢?但至少我记得。
门诊看病非常严格,病人必须携带身份证或者户口本,否则一律不看。这叫身份识别,外地一律劝返。我们设置院前分诊,直接把有危险的病人分离开来,进入到预检发热门诊,详细登记,然后根据情况再分诊,或者转上级医院;我感觉我们基层的话语随着疫情的进展也越来越有用。病人有刚开始的不满到不适应再到习惯,现在已经对我们唯命是从,我们的每一句话好像分量都很重。
有一个发热的病人很紧张,检查过后他紧张兮兮地看着医生的脸,生怕漏掉医生说的话;那种等待结果的矛盾、害怕、期待、敬畏的神情,让我摇头苦笑,如果以后…….那该多好,恐怕再也不会有医闹,殴打,伤医等等。可是几天前还有报道不让医疗人员回家,我感觉很无语。
可今天才知道我们单位也有这种情况。职工下班回家竟然被委婉拒绝,说家里有孩子,你在医院回来对孩子不好,还是住在医院吧,多么深情而又荒唐的关爱,我扭头离开,心里隐隐作痛。
今天上级下达指示,所有的基层医院开始下乡,为缺医少药的群众送药。需要什么就送什么,克服一切困难,接到命令,我就开始紧张地进行工作安排。
疫情的袭击,让大多数人再次认识到生命的脆弱和珍贵,也同时认识到我们医疗的重要性。各种报道医疗人员抗击疫情的英勇事迹,各种的祝福接踵而来;说实话,我作为医疗工作者在心里没有一丝波澜,这些工作对于我们医疗人员来说,再正常不过。我们每天其实都在和各种“疫情”做斗争,只是规模大小而已。作为每一个医疗工作人员,选择这种职业不管你懂或是不懂,都已经接受了这种生死的洗礼。全国的医疗人员支援疫区工作,并不像报道得那样誓死如归,如英雄般地出征;在他们心里这只不过是去到另一个地方开始日常的工作而已。大多的时候甚至还有一点光荣的小兴奋。我想如果有机会,我也一定会报名参加疫区的治疗工作。
在我们心里,疾病之于我们从没有害怕,有的只是战胜疾病时的欢欣,在疾病面前无力时的难过,不被理解的伤心和对亲人的牵挂,如此而已。哪有什么英雄,其实都是平凡的前行。
今天天气突然变冷,气候变化无常。有雪花从天空飘飘而下。